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箱包礼盒正文

平湖箱包企业开展异地投资之路观察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4-11-06 浏览次数:81
  在尴尬中坚定前行
  
  去年3月,新秀箱包在四川泸州投资100万元,租赁厂房7000平方米,新上了8条生产线,招收的员工达到200人,刚刚进入试生产阶段,首月加工箱包达到2.5万个。与其他"走出去"企业遇到的烦恼一样,新工厂所需的配件、辅料需要从平湖运送过去。这个生产基地的负责人张怀君告诉记者,到泸州办厂的最大优势是,新招收的工人平均工资1300元/月,远低于平湖老厂工人平均工资2000元/月,但由于原辅料需要全部从浙江运过去,每个成品包运输成本要高出2至3元,压缩了一定的利润空间。此外,由于新招收的员工业务熟练程度不够,新秀箱包泸州公司还要每月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。
  
  尽管新秀箱包泸州公司遇到从未有过的困难,但新秀箱包总部负责人仍然表示,该公司明年将追加投资2亿元,在泸州配套建设原辅料和配件公司,同时建设销售网点,完成公司在中西部地区的战略转移。
  
  "走出去"并非"找死"
  
  对于企业"走出去",平湖有两种对立的声音:一种声音认为,"走出去"是"找死",另一种声音则认为,"走出去"是找一条"活路".
  
  正是基于"找死"的担忧,伊莱制衣主动放弃了去外地投资的计划。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该公司原本打算到河南办企业。但听说当地人习惯"钱用光再干活",再加上传言"工人不好管",该公司不敢"白白把钱往水里扔了".
  
 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像伊莱制衣这样有去异地投资需求的服装企业不在少数,但出于前景不被看好的担忧,这些很想"走出去"的企业不得不打消了念头。
  
  "走出去"到底是"找死",还是找"活路"?嘉兴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对此的解释是,从服装产业来看,本来就是一场产业转移的过程。我市服装、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"走出去"已成为必然的趋势,"走出去"并非"找死".
  
  究竟是什么因素,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迁呢?以服装企业为例,去年以来,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回暖,加之去库存化后的库存重建,该市众多服装企业出现"订单多得做不完",有的企业的订单甚至排到了明年3月底。也正是因为国际市场订单"井喷",直接导致了用工需求短缺。据平湖市劳动部门介绍,仅今年上半年,该市服装行业用工缺口高达7000人,至今还没有缓解的迹象。
  
  "物"以稀为贵,用工短缺必然推高工人工资。平湖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,消化新增的人工成本有两条路径:一是靠合作伙伴提高加工费,二是靠内部降低成本。否则,企业有可能难以生存下去。这家企业负责人表示,尽管"走出去"的风险比较高,但他们仍准备把生产基地尽快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去,只把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留在平湖。
  
  要在投资地完善产业配套体系
  
  嘉兴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说,"走出去"企业要取得成功,光建厂是不够的,还要在投资地建设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。
  
  "一个地方要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,无疑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。"国家发改委企业研究室主任、管理学博士张晓文也认为,相较江浙地区完善的产业体系而言,中西部地区产业体系存在较多"短板"现象,比如,熟练工人难招、原辅料难配、市场空间未打开等等。这些状况或许短期内难以改变,但企业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,悉心经营完善产业配套,就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。
  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